国家广电总局于2024年启动的《经典文学影视化实施方案》在近期引发广泛关注,其中\"四大名著翻拍计划\"自8月中旬消息传出后,便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。根据规划,新版四大名著需在2025-2026年间完成影视化改编,这一时间表虽显紧迫,但经过一年的筹备,四部作品均已确定制作方。
在激烈的项目竞标中,各家影视公司各显神通:正午阳光凭借《琅琊榜》编剧团队和精心打造的洛阳城实景赢得《三国演义》改编权;柠萌影业则以创新的AI动态捕捉技术获得《西游记》项目;新丽传媒依托强大的艺人资源和梁山遗址特训计划拿下《水浒传》;而郑晓龙团队凭借VR沉浸式叙事技术,在红学会专家推荐下成功获得《红楼梦》改编资格。
值得注意的是,郑晓龙版《红楼梦》已率先公布由流潋紫担任编剧,这将是两人继《甄嬛传》后的再度合作。制作方宣称将以\"尊重原著,现代解读\"为创作理念,主要依据曹雪芹前八十回进行改编,避免涉及高鹗续写的争议内容。然而这一改编方案已引发诸多质疑,特别是对编剧流潋紫能否驾驭这部文学巨著的担忧。
展开剩余62%事实上,《红楼梦》的影视改编向来充满挑战。自1987年经典版之后,多部改编作品均遭遇滑铁卢,尤以2010年李少红版的口碑崩坏最为严重。面对如此多的失败先例,郑晓龙团队提出的\"现代解读\"理念让不少红学爱好者忧心忡忡。有网友直言不讳建议不如修复87版,或拍摄衍生作品更为稳妥。
流潋紫在采访中透露,其获得改编机会源于在\"香菱学诗\"课程中的表现获得郑晓龙赏识。这一说法更添公众疑虑——将如此宏大的文学工程交由一位缺乏专业学术背景的编剧单独完成,其风险不言而喻。特别是当流潋紫表示将尝试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作品时,这种创新意图与经典文本之间的张力令人担忧。
从文学史角度看,《红楼梦》本就存在文本残缺的先天难题。在数百种续写版本中,即便是流传最广的高鹗续作也难逃学者诟病。在此背景下,新版改编若想避免重蹈覆辙,或许可以考虑选用《癸酉本石头记》等更贴合前八十回脉络的续写版本作为基础,再由编剧进行文字润色,这或许是更为稳妥的选择。
目前该剧已进入选角阶段,网络热议不断。从陈都灵、宋祖儿到檀健次等当红艺人都在讨论之列,但过度娱乐化的选角讨论反而凸显了改编面临的深层困境。相较于追逐明星效应,或许启用经过专业训练的素人演员,通过气质沉淀来贴近角色本质,才是对这部文学经典更好的尊重。
发布于:福建省广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